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郭俊杰 通訊員 梁能瑜 李定鑫)七月盛夏,驕陽似火,藤縣26.92萬畝早稻迎來豐收季。田野間,沉甸甸的稻穗壓彎稻稈,金黃的稻浪隨風起伏,收割機的轟鳴聲與農戶的歡聲笑語交織,奏響了夏糧豐收的歡樂樂章。
在嶺景鎮大益村水稻種植基地,放眼望去一片金黃。多臺聯合收割機在田間高效作業,收割、脫粒、碎稈還田一氣呵成,短短數分鐘便完成一畝稻田的收割,顆顆飽滿的稻谷盡收倉中。望著金燦燦的稻谷傾瀉而出,村民們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種植大戶盧大哥手持沉甸甸的稻穗高興地說:“今年收成比去年好,預計能有近10萬元收入。”今年上半年,大益村種植農家香米1100余畝,預計全年總產量突破900噸,可帶動150多戶群眾增收。
在平福鄉桃花村,第一書記何賢明組建的“助農搶收隊”正忙得熱火朝天。這支由駐村工作隊、村“兩委”干部、鄉村振興協理員、駐村協警和黨員等組成的隊伍分工協作,揮鐮收割、操作打谷機、裝袋搬運,汗水浸透衣衫仍干勁十足。“多虧大家幫忙,半天就收完了稻子!”捧著沉甸甸的谷袋,村民們笑得合不攏嘴。
這些豐收圖景,正是藤縣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生動寫照。近年來,該縣堅決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一方面大力推廣精選良種、集約化育秧、精細化管理、機械化采收模式,加快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發展優質水稻種植;另一方面積極落實種糧補貼政策,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指導,示范推廣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有效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今年,該縣早稻種植面積26.92萬畝,預計總產量11.6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