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紀榮蘭 通訊員 鄒聲弟)“為什么每個藥品發藥時都要掃一次碼呢?”近日,市民黃先生去醫院就診取藥時發現藥房在醫保結算的時候比平常多了一個操作步驟,他好奇地詢問工作人員。對方告訴他,現在藥品銷售不但要掃藥品的商品碼,同時還要掃藥品追溯碼,“藥品追溯碼就是藥品的‘電子身份證’,具有唯一性。一盒藥品的追溯碼,只應有一次被掃碼銷售的記錄,若重復出現多次,就存在假藥、回流藥或藥品被串換銷售的可能。您可以用手機掃一掃您剛才買的藥品,您就知道了。”工作人員拿著黃先生的手機,一步一步地給他操作展示。黃先生看到手機屏幕里的藥品信息說:“還真是這樣,以后再也不用為買到假藥操心了。”
據悉,藥品掃碼銷售是我市醫保部門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全面推廣藥品耗材追溯碼在醫保領域的應用,實現藥品耗材的全程可追溯,確保每一粒藥品的來源可查、去向可追,保障廣大參保人員用藥安全,防范和打擊各類違法違規行為的有效舉措。自今年7月1日起,我市所有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藥店全面實施“無碼不結”制度,即定點醫藥機構必須采集上傳藥品追溯碼信息,才能進行醫保結算。截至目前,全市定點醫藥機構已累計上傳追溯碼入庫信息2651萬條,銷售信息2066萬條,追溯碼應用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藥品追溯碼的應用,在加強參保患者安全用藥保障的同時,也提升了醫保監管工作效能。
據了解,購藥者可以在國家醫保局微信公眾號主頁,點擊“服務”-“藥品追溯信息查詢”,或可通過國家醫保服務平臺APP中的“醫保藥品耗材追溯信息查詢”選項,進入查詢頁面。在“藥品信息查詢”頁面,使用手機掃描藥品包裝盒上的二維碼或條形碼,即可查詢該藥品相關的銷售信息:若顯示“未查詢到產品銷售信息”,建議等兩天再次掃碼,如還未出現,說明售出機構未掃描該盒藥品上的追溯碼,可向售出機構或有關部門反映;顯示“查詢到僅有1次銷售信息”時,如這一次銷售正是本人購買的,說明該藥品合法合規;如非本人購買,說明該藥品此前已被出售過,極有可能為回流藥、串換藥或假藥,消費者可舉報并根據問題核實情況向售出機構索賠;若顯示“查詢到有2次及以上的銷售信息”,亦可說明該藥品此前已被出售過。需要特別說明的是,如果使用醫保部門以外的軟件或APP掃描藥品追溯碼,得到的信息并不是該藥品的醫保銷售結算信息,不適用于以上方法和結論。
記者隨機走訪,發現部分市民表示知道藥品掃追溯碼銷售這一情況,也有市民表示不太清楚。為加大普及藥品追溯碼相關知識,市醫保部門表示近期將通過梧州醫保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刊文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