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零距離網-梧州日報訊(記者 陳益銘 通訊員 龐廣蛟)日前,在岑溪市南渡鎮的百福山茶園中,村民們穿梭在茶樹間,熟練地采摘天龍1號、2號的茶芽,隨后迅速將這些鮮嫩的茶芽運往茶廠。在不遠處的峽寶村盤龍茶園,群眾正忙碌地栽種天龍1號、2號茶苗,這些茶苗正是岑溪市依托南渡鎮的千年古茶樹進行精心培育的成果。
位于南渡鎮海拔800多米山上的古茶樹,樹齡達1700多年,屬特級古茶樹,胸徑達63厘米,被認定為“廣西已調查的古茶樹中胸徑最大、樹齡最老的茶樹”。歷經千年風雨洗禮,這棵古茶樹依然傲立山間,與其周邊山上的500多株數百年樹齡的古茶樹,構成了一片珍貴的古茶樹群落。
茶樹種質資源是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依托。“為了保護和開發這得天獨厚的古茶樹種質資源,我們下了不少功夫。”廣西岑溪市天晟茶業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莫華平介紹道,“我們在古茶樹旁安裝了監控設備,24小時守護它的安全。早在2013年,我們就通過扦插、采茶果等方式開展研究,成功培育出適應性、耐寒性和抗寒性強的天龍1號、2號茶苗。截至目前,已育苗4000多萬株,種植面積近3萬畝。”如今,天龍1號、2號茶鮮葉每畝最高產量超750公斤,產量高于一般茶樹品種,鮮葉售價每公斤600元,主要銷往深圳、廣州等城市,有力地推動了岑溪市茶產業的發展。
近年來,岑溪市對古茶樹資源保護力度不斷加大。相關部門對調查到的古茶樹進行編號、精準定位,并懸掛保護牌,按照“一樹一檔”進行存檔歸類,全面建立了岑溪市古茶樹調查資料數據庫。當地林業部門通過現場觀測調查,詳細掌握了每株古茶樹的生長現狀、病蟲害情況等信息;針對發現的衰弱株,后續將制定有針對性的搶救復壯方案。截至目前,該市共調查發現古茶樹11586株、古茶樹群落82個。
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岑溪市林業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持續加大對古茶樹資源的保護力度,堅持“保護優先、科學管理、合理利用”的原則,為每株古茶樹制定專屬保護措施,同時,利用古茶樹的種苗,繁殖更多茶樹新品種,開發多功能性古茶產品,讓古茶樹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