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從炎熱的室外回到家,總會大汗淋漓,有人會在這個時候喝杯冰飲料或對著空調吹,還有人選擇沖進浴室洗個澡。其實,這些做法輕則讓身體不適,重則會對健康造成損害。夏季大量出汗后要避免做哪些事情?
大量出汗,做這些事很受傷
出汗有助于散熱、保持體溫穩定。但出汗后如果做錯了這幾件事,容易導致感冒、頭痛,甚至增加心腦血管負擔。
●對著空調冷風直吹。夏季外出后,立刻進空調房,所處環境溫度變化巨大,體溫驟降,可能導致感冒、腹瀉等病癥,還會給心腦血管增加負擔,對有基礎疾病的人更加不利。
●大口猛灌冰水飲料。氣溫高時,很多人會喝涼水或冰水,胃腸黏膜突然遇冷,使原來開放的毛細血管收縮,引起胃腸炎、腹瀉。這種“驟冷”還可能使血管收縮,可能會誘發心絞痛、心梗、腦栓塞等嚴重問題。
●濕衣服在身上自然干。出汗衣服也會跟著濕透,不要長時間穿著濕衣服,以免感冒。過多的汗液會刺激皮膚,如果衣服透氣性較差,汗液浸漬可能會誘發馬拉色菌毛囊炎、痱子。
●持續待在高溫環境中。夏季氣溫高、濕度大,容易導致中暑。已經大量出汗后,要及時避開“熱環境”,進入一個相對涼爽干燥的環境中,緩解不適感。
大汗后,這樣做利于健康
●用毛巾擦去汗水。渾身大汗時稍微休息一下,等汗收了再用溫水沖澡,也可用干毛巾或溫熱毛巾擦,此時皮膚毛孔及毛細血管可迅速張開,有利于熱量更好地散發出來。如果用冷毛巾擦,皮膚受到冷刺激,導致毛孔緊閉,毛細血管收縮,體內積熱散發不出來,使人更煩熱。
●盡快換掉濕衣服。平時盡量穿純棉透氣的衣服,大量出汗后,有條件者要盡快把濕衣服換下來,避免著涼或引發皮膚疾病。
●及時補充水分。先用溫開水漱口,緩解口渴;10分鐘后可分幾次喝少量的電解質水,補充大量出汗丟失的鹽分。半小時后可飲較多的水,以滿足人體各器官新陳代謝的需要。每次100至150毫升即可,不要一次喝太多。如果覺得不夠解渴,過3至5分鐘后再喝一點。
●適當吃點“酸”味。平時出汗較多的人,可多吃些豆制品和奶制品等含鈣多的食物,以及土豆和蘑菇等鉀含量豐富的食物;注意補充B族維生素,吃些紅豆、綠豆、燕麥等粗糧,適量吃些動物肝臟。酸味能斂汗止瀉、生津解渴、健胃消食,可以吃些酸棗、葡萄、山楂、草莓、菠蘿、芒果、獼猴桃等酸味水果。 (據央視新聞微信公眾號)